作者:ws00909c 发布时间:2024-01-13 14:44:03
明朝崇祯年间,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旱灾,多次波及省份超过四省,持续时间超过三年的特大旱灾。这些省份处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,也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。生态环境本身就十分脆弱,因而一旦气候有变,这些地区的灾难就会异常严重。 有数据统计显示,崇祯十年到十四年,北方五省:陕西、山西、直隶、山东、河南几乎每年每个省都有几十个县遭受旱灾。 其中最夸张的是崇祯十三年,这五省遭遇旱灾的县数量居然达到了311个,连年的干旱使得土地干裂,河流枯竭,水利不兴,粮食欠收。 而旱灾过后往往就是蝗灾!遮天蔽日的蝗虫将最后幸存的庄稼也都一扫而空。以至于几千里土地颗粒无收,导致这些地区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。吏治极为腐败,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,崇祯皇帝为了充盈国库,更是横征暴敛,赋税沉重。干旱饥荒加上朝廷的压迫,饥民们只好背井离乡逃往别处避难。 树皮,草根,小动物甚至观音土都需要争抢。即便这样每天饿死的人依然不计其数。 于是人们就逐渐突破道德的底线,开始人吃人。天灾人祸不断发生,阶级矛盾日益尖锐。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,为了节省开支,精简机构,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,而陕西又逢旱灾,人民无法生活,只有铤而走险。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。这里土地贫瘠,生产落后,赋税和徭役严重,加之连年发生灾荒,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。 |